开门红后的两个月算是银行人休整的时期,一旦步入六月,二季度冲刺指标和百天行动便会接踵而至,为此,有银行基层员工按照银行冲刺规律总结出了这幅对联:“天天决战、季季竞赛、年年猛增、二年翻番;日日发文、夜夜加班、周周督导、月月约谈”,当然,缺个横批,每位读者都可见仁见智的按照个人经历来上一句。
其实银行的活动期往往可以片面理解为冲刺期,基本全是冲刺期,以前的冲刺期只有开门红和季度末,现在基本一年十二个月都是冲刺期,它意味着银行员工休息权得不到保证,这也是金融民工常常调侃银行是法外之地的根源。
最近很多读者说:“能走就赶紧走”,说这话自然是出于切身体会,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势,还真不是每个人都能走的潇潇洒洒,因此在这我也说一句:“没把金刚钻,真的别轻易离职”。
2022年疫情放开时,每个人都觉得这一年是最难的一年,事实证明2023却更加不平凡,疫情看似结束了,但企业面对的大考恰恰刚刚开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经济呈平稳上升阶段的时候,老板们投资信心很强,敢于布局投资拼一个回报。反观现在,利率普遍下降、居民储蓄意愿反而逐渐增强,企业投资欲望不足,经济形势什么样已经写在了脸上。这时绝大多数企业都会最大限度地减少试错成本,回收创新规划以及项目,减少岗位,视野放回当下的变现,生存也就成了头等大事,几乎各种企业行为都会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拿银行举例,降本增效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有些银行搞节俭办公、领个A4纸都限量,甚至需要行长签字审批;几乎所有银行都开始减少柜台开放数量,将多余后台人员划到运营行列,盘算企业内人力成本;降低福利,取暖费和高温补贴等;降薪和停发年终奖季度奖等情况比比皆是。
按理说,越是到了这个关头,越是没人离职,毕竟工作岗位相当宝贵,但银行偏偏成了特例。如果你有关系很好地银行人力部门朋友或者你本身就在银行人力部门任职,会发现银行近年来离职率越来越高,负责任的说,每天都会大量的人辞职,也会发现有些银行的社招就没停过,它一方面说明了银行工作目前的情况,也在另一方面反映了银行作为企业,员工流动性极强,而且越来越不分前中后台。
我们无法判断如今的经济是处于下沉期还是疫情过后经济复苏的早期,但是无论哪一种,对于就业这一项滞后性指标而言,恢复的过程中已然会把一些公司拖垮。此时银行相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在稳定性方面仍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除非发生二十年前的下岗潮,否则即便是穷的很稳定,忙的很稳定,累的很稳定,它都是稳定。
今年应届毕业生将近1100万左右,有些985高校应届毕业生为了规避内卷的求职潮而选择了故意挂科延毕,从而保留应届毕业生身份以求过了这段时间后再追求更好的工作,这个事情本身的底层逻辑就是避免企业试图通过买卖双方不平衡而刻意“降价”。谁都知道,一些工作其实对学历的要求完全不需要那么高,只是企业自主提升了门槛筛人罢了。什么时候是筛人和企业杀价的最好时机?那肯定是应届毕业生进入社会求职的时候。